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5%,环比上涨0.4%。水利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49万个,同比增长12.9%;总投资规模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9%;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221.2万人,同比增长5.7%。前三季度新开工水利工程数量、落实和完成投资、吸纳就业人数,均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之上实现明显增长,在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向好、经济持续好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程建设延续良好态势
9月8日,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南宁市宾阳县、钦州市灵山县、玉林市福绵区4地同步举行。伴随4个开工点机械鸣笛作业,这项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引调水工程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据介绍,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任务是向南宁、北海、钦州、玉林等重点城市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并为改善农业灌溉和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邓长球表示,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区域城市及重要工业园区供水问题,有效保障南宁市临空经济示范区等34个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用水需求。
三季度,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北京市温潮减河工程、江西省珠湖黄湖方洲斜塘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今年以来,共有35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涵盖引调水、防洪、灌溉、生态等多种工程类型,数量保持高位。
新开工与在建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完工工程效益初步显现。福建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江西花桥水库陆续完工,山东南四湖湖东滞洪区建设、月亮泡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及安全建设等工程实现竣工验收,转入运行管理阶段,将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等方面发挥工程效益。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王胜万表示,今年以来,水利部认真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第三季度延续了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态势。进入第四季度,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调度会商,加强质量控制,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完成年度水利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投资规模再创新高
资金保障是开展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前三季度,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其中落实社会资本投资10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6%。
“从3月份开始,单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基本都在1000亿元以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水利部门从资金落实、项目开工、堵点打通三方面着手,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一系列资金落实保障措施相继推出。一方面,各级水利部门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前三季度各级财政落实水利建设资金60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5亿元。另一方面,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指导地方水利部门和项目法人,做好项目储备,完善项目偿还机制,努力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积极利用好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加大金融投入。此外,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
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保障建设规模和进度的重要举措。张祥伟介绍,从去年底,水利部门即开始提前谋划今年新开工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按月跟踪调度,对重大工程每周进行跟踪通报。对于重大水利工程,主动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沟通协调、联合会商,逐环节解决用地、环评、项目审批等难点问题。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投资完成等重点环节不容忽视。今年以来,水利部组织开展19次调度会商,对进度慢的地区加强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全力抓好第四季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和灾后重建,确保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过去年水平。同时,提前谋划好明年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