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重点项目因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而成为地方抓投资、扩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伊始,各地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全国多省市纷纷发布重大项目清单,并举行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总体来看,各地重大项目的投资规模有明显增长,也着力对项目提质。
3月17日,辽宁省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1359个新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35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1100亿元。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母久深在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辽宁实行省领导联系联络重点项目机制,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2024年,300个省级重点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完成投资占全省总量的22%,起到了“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
各地提出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为了抓投资稳增长,今年一些省份采取了早准备、早确定、早开工的做法,提早谋划、提前发布。从这些项目清单中可以看出,相比去年,多数省份重大项目的投资规模有明显增长。
河北省发改委组织筛选202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703个,总投资1.5万亿元,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总体规模同比增加,项目数量增加10%,总投资增加14%。
对于挑大梁的经济大省,重大项目尤为关键,从发布的数据来看,各省投资总额都稳中有进。2025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保持去年的水平;浙江省重大项目年度投资目标1.15万亿元;河南省也力争年度完成1万亿左右;江苏和福建年度投资额也分别增加了100多亿和300多亿元。
这些重大项目在投资规模扩量的同时,也着力对项目提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切实选准选好项目,管好用好资金,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
近年来,各地都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应,从“扩大投资”到“扩大有效投资”,其中重大项目清单就具有示范引导作用。
从2023年开始,浙江启动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聚焦九大领域,每年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滚动谋划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每年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浙江今年第一批重大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56.8%,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26个;民生项目占比10.5%。
从今年各地的名单来看,在质量结构上一个特点就是,产业项目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增长快。
辽宁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了3月17日开工的重大项目特点,包括产业项目占比高,细分领域涵盖广,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产业项目486个,总投资1347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45个,总投资563亿元。
1月初,河北省发改委召开了2025年河北省重点项目推介会,介绍了今年名单的特点:新兴产业引领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全部项目的56%;基础设施支撑明显,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增加36%;民营企业项目增加,占到产业项目的三分之二;招商引资项目增多,数量占全部项目的三分之一。
湖北重点项目清单围绕投资扩量提质行动,谋深谋实一批具有牵引性、标志性的项目。今年,超百亿的项目数量较去年首批增加10个,其中,500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7745亿元;100亿元至500亿元项目84个,总投资13439亿元。
2025年,甘肃省突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能源基地等领域,共谋划实施“三个清单”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835个,总投资2.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近6000亿元,其中产业、能源、科技创新三大领域项目954个,总投资1.1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89亿元。这些项目都是在基础上补短板、产业上强弱项、发展上提质量的标志性、牵引性重大项目。
(来源: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