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动招投标行业信息化建设,宣传贯彻《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制度,中国招标投标协会近日在北京举办首期“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技术规范及检测认证”培训班。来自全国140多家单位的近300人参加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副司长李亢、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常务副会长霍春林出席培训班并讲话。
李亢首先肯定了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为“《办法》、《技术规范》及《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的制定所做的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招投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手段。与传统招投标相比,电子招投标在提高采购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解决弄虚作假、串通投标等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推进电子招投标,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贯彻实施指导意见,初步解决了电子招标投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问题。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组织力量起草检测认证办法等配套制度,逐步将电子招投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正配合法制办修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缩小强制招标的范围,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组织开展招投标有关规定的清理,从制度上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大市场。按照中央部署,推进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霍春林希望学员们深刻理解好李亢副司长的讲话并认真培训,争取学有所成。
培训班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处长李茂年对《办法》出台的背景及意义做了简要报告,就《办法》的“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统一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提高效率与确保交易安全相结合”四个基本原则和《办法》的重要条款做了详细解读。协会专家平庆忠理论联系实际,对《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及《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及其《系统检测认证规范》(征求意见稿)从技术角度向大家介绍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三个平台架构关系、主要功能、检测流程、认证方法等内容。
培训班还设置了系统演示和答疑环节,课程设置紧凑、学习方式灵活,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课程抓住了电子招投标工作推进过程的关键点,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的作用。
此次培训是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与河北、河南、山西、江西、青海、内蒙古和广东七个省协会联合举办的,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扩大了宣传范围,也是探索行业组织深化合作、强化服务的有益尝试,符合社会组织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下一步,全国招投标协会将继续扩大合作范围,共同做好行业服务。(来源:建筑时报)